Kyiv, Ukraine (基辅,乌克兰)
随着特朗普的再次当选,笼罩于基辅以及乌克兰头上的阴云愈加厚重了。以我对被加害者的同情和支持的立场来看,乌克兰恐怕会在各方重压之下与侵略者媾和,不仅要从反击占领的库尔斯克地区撤回,已经失去的领土也将以某种外交条款的形式被确认,而这个国家的前景仍然非常凶险。
基辅,这座几乎是乌克兰的代名词的千年名城,已经历过许许多多次的危机和毁灭,但和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一样,乌克兰不会轻易屈服。毕竟,这里是“罗斯诸城的摇篮和起源”,东斯拉夫民族建国传说的发生地的历史自豪,以及国难当头愈加坚固的民族向心力,纵然一时挫折,终有再起兴复之日。
基辅是东欧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因第聂伯河从城畔向南流向黑海,基辅因此成为波罗的海地区与希腊世界的古老商路重镇,在东斯拉夫民族早期最著名的国家基辅罗斯(Kievan Rus)时代,据说基辅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近百万人口,在中世纪早期这是非常惊人的规模。然而13世纪蒙古西征彻底毁灭了这座古城,随后一直到19世纪基辅是作为东欧此起彼伏的各方势力治下的地区首府存在,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王国、沙俄,先后获得基辅及附近区域的宗主权,不过仍保留了较多的自治权力。
19世纪晚期沙俄的工业革命使得基辅成为帝国南方最重要的工业、商业、军事、宗教中心,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第三城,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俄罗斯化”和乌克兰民族意识的觉醒。虽然是同根同源的东斯拉夫民族,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却有各自独立的发展历程,对历史的记忆,对本族兴盛和苦难的感受,彼此之间的龃龉和争执,甚至刀兵相向,都已经不可能再次合而为一了,而这一点,正是俄乌双方最根本的分歧。
苏联时代的基辅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计划经济下悲惨的乌克兰大饥荒,纳粹德军包围歼灭70万苏军的基辅战役,对乌克兰知识分子阶层的“大清洗”等等。这些以俄罗斯为主体的叙事反过来成为增进乌克兰民族认同的因素,随着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基辅的目光转向了西方。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