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xpress Tour: 23. Lima

Lima, Peru (利马,秘鲁)

虽然利马作为秘鲁的首都是一座大名鼎鼎的城市,但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拥有超过一千万人口,是美洲大陆仅次于圣保罗(São Paulo)的巨大都市,在世界范围内也能排进前50名。

利马城市本身几乎包含了利马省的全部,以及毗邻的卡亚俄港市(Callao),集中了秘鲁全国约1/3的人口。1940年代以来,大量来自内陆及安第斯山区的乡村人口为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涌入利马,使得城市人口在近几十年时间里翻了几番,大量简陋的棚户区也在城市周边出现,这些新区域与利马原先富庶的区域形成了巨大的贫富分化,传统的富人区“出于安全的考虑”,1985年开始修建高大的隔离墙,经济上的壁垒变成了事实上的高墙,这冷酷的隔离措施广受批评与斥责,被称为“耻辱之墙”(walls of shame)。

其实类似社会阶层的隔离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都不鲜见,不过像利马这样搞得如此声势浩大、让人联想起南非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的举措无疑是非常的政治不正确了,这便是所谓令人避之不及的“拉美陷阱”,说实话很是可悲。

 

利马的历史相比印加帝国的其他都市,如库斯科(Cuzco)、马丘比丘(Machu Picchu)等,并不那么悠久,她是由征服印加帝国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于1535年建立的。作为西班牙帝国秘鲁总督区的首府,利马成为联系新世界各个总督区、欧洲以及亚洲的重要商贸网络节点,因而逐渐繁荣起来。

但地处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板块的对冲区域,利马历史上遭遇过多次毁灭性的大地震,加之太平洋东岸的海盗和私掠者活动,使得利马在与南美其他城市的商贸竞争中渐渐落于下风,甚至在19世纪晚期的“太平洋战争”(War of the Parcific)中,独立后的秘鲁共和国惨败于南方强邻智利之手,利马也被智利军队占领和洗劫,可谓积贫积弱了。

19和20世纪之交凭借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的出口、以及来自国内外的大量移民,利马的经济社会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这也是前面提及的贫富分化的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利马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海外华人社区(主要是广东移民及其后裔),以及比之稍小的日裔社区。

因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印加、西班牙、西非(黑人奴隶)、东亚、欧洲(主要是法国)、美国等文化的影响,今天的利马在文化上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熔炉,尤其是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和多姿多彩的餐饮,因此利马是拉丁美洲顶尖的旅行目的地之一,被誉为“美洲美食之都”(the Gastronomical Capital of the Americas),其中Central Restarante多次被评为世界最佳餐厅。

利马虽然地处太平洋之滨,却是一座沙漠城市,在规模上仅次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埃及的开罗,其气候十分干燥、降雨极其稀少。然而,在夏日傍晚却有着世界闻名的美丽夕空,被誉为“女巫的天空”(cielo de brujas),在俯瞰太平洋的悬崖远眺这色彩的盛宴,真是令人神往啊。但冬天的利马却因为大气运动的稳定状态非常阴沉,有着同纬度区域几乎最少的日照,这使得利马居民纷纷前往内陆的安第斯山区晒太阳,雾都居民表示很理解。

利马的各项基础设施在秘鲁国内自然是第一层级的,但整体发展水准一般,尤其是公共交通方面还比较落后。

布尔乔亚式的高档餐厅和价值百万美元的夕空,与耻辱之墙后面巨大的棚户区的高犯罪率,这样的对比始终令我心生悲悯,哪怕自己并无此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