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xpress Tour: 67. San Juan, Puerto Rico

San Juan, Puerto Rico (圣胡安,波多黎各,美国)

圣胡安是美国“海外领土”波多黎各联邦(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的首府,自19世纪末美西战争以来,这个位于加勒比东部门户位置的岛屿就处于美国主权之下,虽然仍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力,但要求正式成为合众国第51个州的呼声始终存在,因此波多黎各在美国现有政治框架的地位也长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主题。

波多黎各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富饶之港”(Rich Port),因其位于新世界的大门,新兴的西班牙帝国将从这里运回巨量的金银和其他财富。圣胡安也是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的第二个城市(最早的是今天多米尼加的首都圣多明哥),时间是在哥伦布闯入30年之后的1521年,也是美国主权下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极佳的战略位置使得圣胡安成为整个加勒比地区最值得列强去争夺的财富,事实上在将其割让给美国之前,在此设防的西班牙殖民者建立的防御体系从未真正被敌对势力彻底攻破过,题图里的莫罗要塞(Castillo San Felipe del Morro)便是这数百年间铁与火的见证。

虽然远隔重洋,但圣胡安不时会受到来自北非撒哈拉的沙尘暴的袭击,强劲的大气环流将灼热的黄沙投送到数千里之外的加勒比地区,真是可叹的自然伟业。

圣胡安是西半球第四繁忙的港口(说实话这个排名是很令人惊叹的,毕竟如此弹丸之地),以此为驱动力,圣胡安的加工制造业相当发达,其中Bacardi朗姆酒尤为闻名天下,也是我愚蠢的青春里那些热烈的夏夜的注脚和记忆。除了第二产业之外,圣胡安也是加勒比地区的金融中心,号称“加勒比的华尔街”(Wall Street of the Caribbean)。

说到当地出身的名人,恐怕要首推Pop巨星瑞奇马丁(Ricky Martin),1998年世界杯那首《生命之杯》(La copa de la vida)或许是许多人永远的美好记忆了。

AliExpress Tour: 66. Santa Cruz de Tenerife

Santa Cruz de Tenerife, Spain (圣克鲁兹·德特内里费,加那利群岛,西班牙)

这座虽是西班牙(海外)领土、但距离非洲大陆咫尺之遥的海港城市有着“大西洋上的悉尼”(The Sydney of the Atlantic)的别名,原因倒是一目了然,海滨那座仿佛展开的白色风帆一般的壮丽建筑——特内里费大礼堂(Auditorio de Tenerife)——让人一下就能联想到标志性的悉尼歌剧院,从外形看确有六、七分神似了。

城市名字里的Santa Cruz在西语世界里是个非常常见的地名,即基督教的“圣十字”,因此下文将其简称为特内里费,这也是我所熟悉的名称。

加那利群岛位于新旧大陆航路上,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军队(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军队)于1494年在今天特内里费港湾登陆,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成为了城市的雏形。加那利群岛也成为西班牙帝国“征服天堂”(建立广阔的拉美殖民地)的重要支撑和中继基地,其位于非洲、美洲、欧洲各条航线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使之至今仍具有极大的战略和经济价值,也使得作为群岛两大首府之一的特内里费持续繁荣。

海港天然地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因此诸如进出口贸易、旅游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非常繁荣。特内里费是西班牙最繁忙的海港之一,也是满载欧洲游客的邮轮前往加勒比的重要停靠港。

在20世纪80、90年代,特内里费迎来了经济腾飞,一方面是全球化时代来临的红利,另一方面也是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死后民主化浪潮带来的清新氛围,这个黄金时代完全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大量现代化建筑横空出世,比如题图的大礼堂,以及西班牙最高的双子塔等,使得特内里费这座原本孤悬海外的小渔港成为西班牙全境拥有最高的城市天际线的现代化城市之一,十分摩登。这一过程被戏称为“曼哈顿化”(Manhattanization),仿佛在大西洋中新建了一座美国大都市。

我之所以早早就听闻过特内里费之名,是因为这座城市的职业足球队CD Tenerife也算是西班牙足坛的老牌劲旅了,虽然当前已经降入了第二级联赛,但作为泛西班牙球迷的在下其实挺喜欢这支“小球队”细腻的技术风格,海岛的氛围又给了她不同于本土球队的别样风情,与加那利群岛另一支球队拉斯帕尔马斯一起,代表了群岛不俗的足球水准。

啊,想去看球。

AliExpress Tour: 65. Hadera

Hadera, Israel (哈代拉,海法区,以色列)

哈代拉位于以色列在地中海畔的狭长平原北部,距离黎巴嫩边境已经不远了,属于犹太人心念千年的“迦南之地”(Canaan)。然而Hadera这个地名却是阿拉伯语,意思是“青翠的溪谷”,在19世纪中期被从原地主手里买下时,哈代拉区域主要是低洼的沼泽地,几乎无人定居。首先在这里建立农业殖民地的是来自沙俄治下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锡安主义者,在大量雇用来自埃及的劳工开挖排水沟渠、平整土地,并付出大量生命代价之后,建立起了水牛养殖、水果种植园和纺织业,到20世纪初,一座区域性的小城镇已经成型。

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来自哈代拉的犹太武装积极参与对邻近阿拉伯人的战争,战后顺势夺取了附近居民已经被驱逐的阿拉伯村镇、将其纳入了哈代拉的管辖范围。人口也随之大量增加,因为大量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被安置在了这里,哈代拉也在50年代被赋予了城市的地位。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又有一波来自前苏联地区的犹太移民汇入了本源的东欧犹太人种群中,今天的哈代拉已是99%的犹太城市了。

哈代拉一向被认为是一座相对安全的城市,然而近年来也多次遭到恐怖袭击,造成不小的市民伤亡,这里也是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所打到的最远地点。

哈代拉的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中造纸业雇佣了当地大量的劳动人口。除此之外,这里兴建了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和以色列最大的发电厂,古老的海滨,有如“神迹”。

AliExpress Tour: 64. Port Louis

Port Louis, Mauritius (路易港,毛里求斯)

路易港是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的首都和该国唯一的对外港口,也是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毛里求斯曾是法国殖民地,与邻近的法国海外省留尼旺(La Réunion)、以及英联邦成员塞舌尔(Seychelles)同为印度洋西部颇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今天的路易港是一座现代化的繁荣港市,仅仅是港口相关的产业就占到了整个国家2%的GDP,同时有配套齐全的金融产业,凭借毛里求斯较高的民主化程度、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大量接受完整教育的多语人口,成为辐射非洲大片区域的经贸中心,感觉和曾经的香港有点像呢。

其实路易港本应更为繁荣的,与上文介绍的瓦尔帕莱索一样,也是一条著名运河的开通令其失去了在航运领域的重要地位:原本从欧洲前往印度乃至远东的航路是要绕行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的(当然今天仍有大量船只只能走这条航线),而毛里求斯的位置是非常理想的中继补给点,而且受到港口附近山脉的保护很少遭受热带风暴的袭击,因此收益颇丰。但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得可以通行运河的船只不再取道原路,货轮到港量减少大半。不过与巴拿马运河不同,苏伊士运河周边区域政治时局混沌复杂,近年也频发各种事故和恐怖袭击,好望角航线仍是非常重要的干道,因而路易港并未完全被国际航运业抛下。

说回城市本身,其实是一座非常漂亮的白色海港城市,而且怎么说呢,前法国殖民地嘛,清新优雅的布尔乔亚总是不会缺的。值得一提的是,路易港有着历史悠久的唐人街,是非洲地区最早、最大的唐人街之一,其来源是19世纪的广东客家人(Hakka),应该多是当时土客械斗后被“卖猪仔”的客家人吧,更令人想前往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