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A Nova

因为今年的科幻大奖“雨果奖”是在成都颁出,不知道在国内究竟算不算小众的科幻作品至少短暂地有了些热度。有同好集结了一个科幻短篇的推荐书单,求知欲如我自然甘之如饴,开始按图索骥阅读起来,开篇便是阿瑟·克拉克(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的《星》(The Star)。

的确是短篇,万字左右,是克拉克在50年代的作品。故事情节也简单:已掌握了恒星际远航技术的人类科学探索飞船前往(宇宙尺度的)“不久前”发生超新星爆发的“凤凰星云”(Phoenix Nebula),试图找到爆发的原因或机制,却意外发现该星系的边缘有颗行星侥幸免于毁灭,而在这颗孤星内部保存着那被毁灭的文明的“墓穴”。

一个发展出高度文明的种族在自知末日将近时,拼尽全力在星际的边缘行星上以墓志铭的形式保存了自己文明的记录,祈求着真正的不朽。

这其实是刘慈欣在《三体2》里表达的主旨: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与其苟延残喘、后退回蛮荒,不如体面赴死。或许《星》便是《三体》思想的滥觞吧。

看完中文译文,又找来英文原作来读(文末有下载链接)。其实这个短篇有很强的宗教思辨意味:科考队的首席物理学家是位耶稣会神父,在目睹一个柔和美好的文明的末路时也产生了对神的旨意的惶惑,难道那些“人”(people)是因为邪恶而遭此天谴吗?

故事结尾时神父从超新星爆发的残留中得到了其爆发的具体时间,正是耶稣诞生那晚,有极亮的新星闪耀于伯利恒的夜空之上,所谓的“伯利恒之星”。克拉克这样写道:…the ancient mystery is solved at last. Yet, oh God, there were so many stars you could have used. What was the need to give these people to the fire, that the symbol of their passing might shine above Bethlehem?

(古老的谜最终得以解开。神啊,你有那么多的星星可以用以彰显你的神迹,为何非要予这些好人以天火,并以他们的末日来照亮伯利恒的夜空呢?)

可谓了不起的结语,余音绕梁。

 

The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