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旺斯——星空、麦田和向日葵(下)

一个地方从鲜为人知到“旅游目的地”,一些原生的东西肯定会发生变化,于是有人哀叹:过多的外来事物最后会毁掉那些美好的东西。这样的例子在旅游史上屡见不鲜,原本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在蜂拥而至的旅客带来的冲击下逐渐商业化,植被遭到破坏、水源被污染,更严重的是千百年来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打破,除去外来的商人,那些原本是农夫、樵夫、渔夫的人们也成了客店老板、小铺主,游人、商家、原住民在喧嚣吵闹的小街里不断重复“宰人者”与“冤大头”的故事,我觉得这实在是乏味得很,而且不管对于谁来讲这都是一种悲哀。

旅游商业化的大潮来势汹汹,它试图将所有的资源都纳入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利润。不错,是利润,更确切地说是市场主宰着这一切。

不幸的是,很多世外桃源在这股浪潮的裹挟下渐渐消亡,演变成了旅游产业链“标准化供应”的产物,它们本身珍贵的文化内涵不是市场看重的东西,而游人也根本没有机会去体验,原本旅游的目的是寻求一些梦中的东西,但真正到了那里后才发现,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是非常可悲的。

但总有一些地方保留着自己原生态的魅力,也总有不愿意去“旅游”而去“旅行”的人存在。让可怜的人在可怜的地方受折磨去吧,我们要去真正的梦想之地。很幸运,普罗旺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梵高的时代普罗旺斯是个鲜有外乡人的地方,人们好奇而友好地接纳了这位真正喜欢这片土地的画家;后来那位让普罗旺斯声名远扬的英国作家也真切体验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这片土地很真诚,如果一个外乡人爱它、愿意用心去体验它,它就会让他的异乡变成故乡;而对于那些将普罗旺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游人,他们永远不会接触到真正的普罗旺斯,哪怕那些来自巴黎的富人在这里拥有房产、每年会到这里度假,他们依然是当地人眼中的傻瓜,“虽然他们根本不懂怎样在这里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确带动了这里经济的发展,那么让他们继续傻去吧…”

在今天,“普罗旺斯”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无数的人向往着那片有着星空、麦田和向日葵的土地,有多少山盟海誓里提到了要去那里的薰衣草田?但恐怕“小资”们误解普罗旺斯了,不管是七八月份以百万计的游人还是梦想薰衣草浪漫的恋人,他们眼中的普罗旺斯都仅仅是表象的东西,或者说仅仅是一个侧面。那么,什么才是“永远的普罗旺斯”?

先看幅图吧:

在我看来,最能代表普罗旺斯的不是薰衣草,也不是向日葵,而是夏日午后在屋后盛开的鲜花。炽热的骄阳和空气中浓烈的香气使得这里的人们在夏日异常慵懒,然而,在背阴处的庭院中,却因为是在海边的缘故是极佳的避暑之地。冰镇的饮料,一直想找时间看的书,打瞌睡的狗儿,还有映衬着石墙的姹紫嫣红。

游人在滚滚热浪中冲向专门面向旅客营业的咖啡馆,长达百里的蓝色海岸每一处海滩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公路上的车队一直排到了马赛的机场,而小镇在慵懒的午后沉睡。在明艳的天光下,薰衣草继续着渲染大地的工作,而高原上的向日葵继续铺陈开自己令所有眼睛震惊的阵势。但躲在阴凉中的普罗旺斯人却无暇去欣赏这些色泽了,安安静静消磨掉漫长的午后,然后吃过晚饭去看晚霞。

摆脱了时间的束缚,摆脱了日晒雨淋的折磨,摆脱了喧嚣吵闹的人群,仰望普罗旺斯的星空。当我看到那些寂静的花的时候,我终于明白,这才是我梦想的永远的普罗旺斯。

p.s. 曾经在学校后面的燕晗山上看到了极有普罗旺斯风情的民居,一楼的阳台外有许多花台,在夕阳中花儿静静绽放,令我“嫉妒”的山居岁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