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sk, Belarus (明斯克,白俄罗斯)
我幼年时即对地图(以及随之产生的地理、历史)极感兴趣,父亲的两本地图册——红色封皮的《中国地图册》和绿色封皮的《世界地图册》——于我是意义非凡的游艺与求知工具,大概十岁时我已经能记住当时世界所有国家的首都名称,这当中自然有明斯克,这个既叫“俄罗斯”却又不是“俄罗斯”的国家的首都。
然而,对我来说,明斯克本身的名气与意义却更在白俄罗斯这个国家之上,因为那时以这座城市为名的退役航母正停靠在深圳的海边,我与父母在第一次深圳之行时专门乘坐公交从西边的南头前往东边的盐田,登上了已经成为景点的明斯克号,至今还对舰内闪闪发亮的甲板记忆犹新,多么壮丽的巨舰啊。
实际上,明斯克号虽然是当年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旗舰,但由于设计原因,并不能起降喷气式战机,更多地被归类为“直升机航母”,无论从作战半径还是战斗力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苏联解体后由于继承了太平洋舰队的俄罗斯缺乏维护保养该舰的动机与资金,很快便退役并报废出售了,机缘巧合之下明斯克号被拖来了南海之滨,成为这座城市和许许多多人的一段不可或缺的记忆。
苏联的余晖,终究再无可见。
说回明斯克本身,在公元1000年前后,之前提到过的基辅罗斯治下的波洛茨克公国(Principality of Polotsk)将明斯克地区(即今天的白俄罗斯中部)纳入势力范围,并幸运地躲过了13世纪蒙古西征的毁灭浪潮,到16世纪东欧强权波兰-立陶宛邦联(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兴起后,明斯克已成为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东正教信仰的重要城市之一。
虽然没有基辅“罗斯诸城之母”的历史底蕴,明斯克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与基辅很相似,都在第二次瓜分波兰后成为沙俄的地区中心和省会,并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略有不同的是,明斯克是俄国东西向与南北向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这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的郑州颇有相似之处。因此,在19世纪,明斯克的发展程度已经非常可观了,市政设施、图书馆、报刊、剧院纷纷出现。此外,这里也是俄国犹太人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这与工商业的发展或许是相辅相成的吧。
一战前后,明斯克是俄国布尔什维克运动的主要发起城市,也是白俄罗斯民族觉醒的象征。在二战中,整个白俄罗斯都沦陷于纳粹之手,针对当地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和白俄罗斯知识分子阶层的屠杀使得白俄罗斯形成了独特的“游击队”文化,几乎全民参与的游击队抵抗运动极大地支撑了卫国战争,因此,明斯克也获得了苏联英雄城市的称号。
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白俄罗斯的发展历程却与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不同,继续与莫斯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卢卡申科的国家,逐渐成为了“俄罗斯”。
明斯克9个区的名字很有意思:
- 中央区(Tsentralny)
- 苏维埃区(Savetski)
- 五月一日区(Pershamayski)
- 游击队区(Partysanski)
- 工业区(Zavodski)
- 列宁区(Leninski)
- 十月区(Kastrychnitski)
- 莫斯科区(Maskouski)
- 伏龙芝区(Frunzenski)
或许,苏维埃最后的余晖是落在了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