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小城英德十二月的冷雨夜中,心神不宁。
继不久前的西江行,前天开始了北江的溯江之行。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从河口的三水思贤滘一直到江西边境上的南雄珠玑巷,全程不走高速,尽量沿着江岸上行,去“体认”水的走向、山的绵延和路的蜿蜒。这是南粤广府文化的播延之路,或许也是数百年前我的先祖北迁入川之路。
从湘、赣、桂各省的群山中流出、并逐渐汇聚成为北江的这条大河最终在佛山三水的思贤滘分流汇入更壮阔的西江,而另一条支流则称为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并一路流向狮子洋。
思贤滘是一段相对狭窄的水道,连通西江和北江两大水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广府核心区域通往肇庆府、乃至桂省的要冲。而且在西江东岸的广阔冲积平原上有一座几十米高的名为昆都山的小山,倒是有几分虎门扼珠江口的气势。
从昆都山眺望思贤滘及远处的西江
昆都山下、思贤滘岸边,有一个名为江根村的古村落,颇显佛山其地的富庶文华。
出三水,沿G240北上,不多久便是粤北的门户清远了,南岭余脉与珠三角的冲积平原在此分野。这一段的北江大致是东北-西南的流向,东出清远城区就是号称“北江小三峡”之一的清远峡/飞来峡/飞霞(地名驳杂并不统一),据说其得名与东坡学士颇有渊源。
北江水运与黄金水道西江相比不算繁忙,但因为上游的英德等地产石材等矿产,大宗矿石的货船在峡江里倒是不少。徒步走了峡谷栈道,每每在峡江中总会想起昔时的长江三峡,此地虽也清秀精致,但也仅此而已了。
今早从清远出发时开始下雨了,已经有快两个月没有下雨了吧。沿途的雨势越来越大,大约一个小时后到达了清远峡上游的飞来峡水利枢纽,但是既不能上到大坝也无法走到水边,只能在周边看看,毕竟我也是水利行业(潜在)从业者,多少有些朝圣心态吗。
果然大坝上游已是“高峡平湖”的景象,G240一路缘水行,这段路的驾驶体验很不错,路况好、车辆少,而且水路与陆路几乎合二为一。就这样大概半小时车程,到达北江重要支流连江的江口,已经进入英德境内了,这里有“北江三峡”之二的桢阳峡,也是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粤汉铁路时攻关此地丛山深谷险要路段的地方,现在仍有绿皮车与国道并线开行。
进入景区沿江去远眺了连江口,此地的地理形势通过这幅壁画看得比较清楚:
左下部分是连江口镇,也是历史上北江中上游的重要货物集散地;中间是连江、通向湘粤边境的阳山、连州等地,我曾在一个端午期间的暴雨间歇中走过粤北那些愁肠百结的大山,伴随着《瑶族舞曲》的旋律,依旧心神不宁;右手边则是北江干流的桢阳峡了。其实不用进来景区的,因为G240就是贴着峡谷东岸而行,将近十公里的风雨之旅,目不暇接。
出了桢阳峡就是英德的核心区域了,这边的山已经显出喀斯特地貌的形状,虽然第一次行车至此,但在往来的高铁上应该是许多次从车窗眺望过这样的景色的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