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两百年人

刚刚读完了科幻巨擘阿西莫夫的短篇名作《两百年人》(The Bicentennial Man),嗯,直接读的原著。莫名其妙地,近来英文阅读的内容数量和频率可谓急剧上升,是潜意识里想要去做什么吗?

说回小说,虽然有些细节不明所以,甚至要不断复习十分重要的“机器人三原则”,因为故事主线是与三原则交织在一起的,而且需要凭借这些原则来推进故事情节。之所以是名著,除了结尾时的余音绕梁的韵味外,心有戚戚然的乃是生而为人终有一死却可以永志不忘的一颗恋心

 

最近有种自大却不无道理的自觉:我大概可能算是个散文…家?虽然写个日志都磕磕碰碰、艰难异常,但成文后去重读还是有点意思的,最起码言之有物,就算是感慨、是抒情,亦是有感而发。

因为自己的人生的确发生了不大不小的变化,身体机能方面的原因应该是全方面地影响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或许能够逐渐感受到命运的无情与宏大,在仿佛遮天蔽日阴云笼罩之下会更珍视穿透云层的柱柱天光,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翻云覆雨,心底悸动,凡此种种便是那些光。

 

《两百年人》的主人公Andrew Martin是个自我觉醒了的机器人,与主人Martin一家数代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获得了人身自由、推进订立了机器人权益保护法案、为自己更换仿生身体、开发机器人的进食和消化能力,最终为了被人类社会真正认同为一个人,Andrew要求对自己实施“放弃永生”的手术、在自己被制造出来的第两百年时作为一个人类死去。

阿西莫夫在这个短篇里构建的主题很宏大:生命与不朽,何为人类?终有一死的人类只有有限的一生,因此人类本能地去追求永生;而机器人(其实在当今的语境里讨论AI更合适、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在拥有了永生能力、成为了所谓的“不朽的硅基生命”后却始终在追求成为人类,追求寿终正寝。

这种想法,让我联想起托尔金世界里的精灵族和人类对此主题的探讨,死亡是造物主给予人类的馈赠。以前很难理解,但读完《两百年人》,虽然分属科幻与奇幻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却有了些认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