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529年的春夏之交,一支七千人的部队出发向敌国远征。上至主将,下至普通士兵,都是全身雪白的披挂,在江淮苍茫的天地间,这支白衣军团给人的视觉冲击是如此的大,骄阳似火,但观者无不心带凄凉,因为这支孤军要挑战的是一个帝国: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帝国。
白衣军团的主将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叫做陈庆之,是南朝梁的直阁将军,从军十数载这还是第一次独立指挥这种具有战役意义的行动。他麾下这七千将士已经合练多年,相互间极有默契,在与北魏的多次交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说是同仇敌忾并不为过;平日陈庆之体恤将士,人尽其用,而自己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临场指挥能力已经炉火纯青,毕竟能够在疆场中活到现在、屡战屡胜靠得是真本事。然而,他却是一位弓马生疏的柔弱之人,很难想像他是如何博得赫赫英名的。
此次出击是梁朝的一次冒险,北魏国内大乱,四处起事不断,胡族将领尔朱荣大肆屠杀皇室宗亲,昔日强悍的鲜卑骑兵士气低落。不断有王公叛逃到南梁,这次梁武帝萧衍就是利用北魏的一位王爷出兵,试图直取洛阳,大大开拓梁的疆土,扭转多年来南北力量的对比。然而,护送这位王爷去洛阳的仅仅是一支七千人的部队,在国人看来,这纯粹是羊入虎口,没人对他们的生还抱有希望。不过,之后的故事确是对历史的讽刺,请看陈庆之的白衣军团吧。
七千猛士,抱着必死的决心向北开去,但他们的统帅却是成竹在胸,他知道自己麾下的这支部队拥有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战斗力:血战的意志和高度的向心力。虽然北魏拥兵百万,但人心涣散、一触即溃的军队又有什么可怕呢?
华丽的登场:
首战荥城,北魏正规军七万据守七城,白袍部队一天之内连克三城,迫降敌将。以七千的兵力击溃敌方重兵把守的坚城,靠的是闪电战术,心智不坚定的守军突然间看到白盔白甲的军团迅猛无敌冲杀过来,未及交手先已胆寒,七千死士就是冲入羊群的猛虎。史书记载:“几无伤亡…”
恍惚间,中原大地仿佛神兵天降。
神话的诞生:
北魏第一猛将尔朱荣此刻还在北边,北魏皇帝调集30万步骑死守洛阳门户虎牢关。白衣军团自从首战大捷之后一路所向披靡,沿途城镇无不开成请降以避白袍威风。又是一场无理的战争,一方是七千战意盎然的猛士,另一方是30万战战兢兢的北魏主力。这一次白袍将军没有发动闪电进攻,而是等待敌军慢慢逼近,突然间白衣军团迅猛扑向荥阳城,陈庆之亲自擂鼓,将士三军用命,仅仅一鼓时间就登上城楼,并俘虏北魏主将,而被击溃的守军是北魏皇帝的亲卫军,共计7万人。然后,陈庆之亲率三千精锐骑兵倚靠荥阳与敌军15万胡骑决战,直取敌军主将,一击得手,北魏上党王元天穆数骑逃遁,胡族骑兵丢下辎重望风而逃。
洛阳的门户已经打开,白袍军护送北魏那位王爷元颢进入洛阳,神话就此诞生。
流星的光辉:
之后尔朱荣亲率大军南下,元颢凭借波浪滔天的黄河进行防守,惟有河北一座孤城直面尔朱荣的全部压力,毫无疑问,守城的是之前所向无敌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当志得意满的尔朱荣率领大军兵临城下时竟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座孤城和七千孤军,历来心智高傲的尔朱荣感觉受到了侮辱,自己倾巢出动,而对手却是一支不足万人的小部队。但此刻,城上的陈庆之却带着不屑和鄙夷望向城下满山遍野的魏军。他知道,自己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者,哪怕是纵横北国多年的尔朱荣也休想击败自己的军团。
史书记载,十余天的时间,双方激战11场,白衣军团依然所向无敌,孤城岿然不动。此时已是盛夏,尔朱荣大军士气低落,眼看有一个神话即将诞生。然而,那位不争气的元颢王爷却将胜果拱手相让,魏军突击部队夜渡黄河,攻破黄河防线,白衣军团失去了战略后方,不得已撤退。恼羞成怒的尔朱荣亲自带领胡族骑兵追杀,白衣军团在唯一的一次失败中也是以井然有序的队列后撤。然而,在河南地,这只所向披靡的部队却遭受了灭顶之灾:行军至一个山谷时,突遇山洪,白袍军团全军覆没。陈庆之死里逃生,化装后返回建康。轰轰烈烈的白衣北伐就此失败。
陈庆之北伐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一往无前。
但这位勇似天神的猛将却并未在历史上取得相应的声名和地位,但我是被他彻底震撼住了,明知自己将要每一战都是敌众我寡,但相信自己军团的强悍战斗力,硬是以七千人斩将夺旗,攻克敌国都城,这样的神话神奇到读史的人都不相信,只能说,这样的将领是军人的一个梦想,只有少数人能够见识的“万人敌”。
毛泽东在解放后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对正史《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看不上眼的伟人也不禁“神往”白袍将军的威名,陈庆之的魅力,大概真是举世无双了吧。